中国靠什么征服世界?
《战狼2》火遍大江南北,燃起了国人熊熊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。
犯我中华者,虽远必诛;
杀我国人者,皆我天敌 !
这句台词更是家喻户晓。
除此之外,电影结尾处一本中国护照出现在了屏幕上,护照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
“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,不要放弃!请记住,在你身后,有一个强大的祖国!”
那么中国征服世界是依靠一句口号或者一本护照征服世界的吗?显然不是的,中国能跻身于强国之列,耸立于世界之巅依靠的是强大的综合国力及过硬的军事实力。
2011年,利比亚局势动荡,战争一触即发。为保护在外侨胞,中国调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、5艘货轮,动用了4架军机,租用20余艘次外籍邮轮,把35860 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接回了家。
2016年,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,距离震中较近的海滨小镇凯伊库瞬间成为“孤城”。一时间,来自世界各国1000多名游客被困,其中就有125名中国游客。得到消息后,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启动了撤离计划,租下了所有可用的直升机,把中国游客一个一个安全撤离,安置到了其他安全城市。
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,拥有强大的祖国保驾护航,中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,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得以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。
如果说现在中国征服世界靠的是综合国力,那么在很久以前中国则依靠茶叶征服了全世界。
18世纪,白银大量流入中国。为此,英国派了马戛尔尼到中国来,想改变一下这个局面。负责接待的,就是后来被美国人评为“世界首富”的和珅。
马戛尔尼来时,正是英国的一个尴尬时期,这尴尬,便是喝茶喝出来的,对外喝丢了新大陆(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TeaParty,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),对内喝出了贸易逆差。
大清朝虽然闭关锁国;但中国茶叶却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,喝茶改变世界。喝茶,喝出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经济格局,还喝出了一种新文化。
17世纪,中国茶叶的出口,就已超瓷器和丝绸,约占了出口货物的90%。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,尤其英国人,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。
据说,茶叶是有史以来最先在伦敦做广告的商品,不仅贵族趋之若鹜,中产阶级也跟着大饱口福,就连英国工人也以茶点为饮食。时有名士,如约翰逊博士,亦“与茶为伴欢娱黄昏,与茶为伴抚慰良宵,与茶为伴迎接晨曦”,自称“顽固不化的茶鬼”。
在《傲慢与偏见》里,主人餐后必有茶席,开茶会,饮的就是中国茶。英国民谣这样唱道:“当时钟敲响四下,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。”
最有名的,当然还是英式下午茶;但英式茶文化却来自葡萄牙。
1662年,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,她的陪嫁物品中,就有中国茶具和茶叶。她在英国宫廷,向英国王室和贵族展示了茶文化的风雅,掀起一阵“中国风”。
“中国风”不仅席卷英伦,还风靡世界,从17世纪到18世纪,全世界都流行“吃茶去”;而中国,则是唯一能出口茶叶的国家。于是,有人琢磨着将当时最有商业价值的植物——“真正的茶树”带到欧洲去。
有个名叫奥斯贝克的瑞典人,1751年来中国旅行,在广州买了一株茶树,返程时,起锚,点炮,扬帆,一行人欢呼雀跃,不慎,茶树掉入海中……。后来,东印度公司,通过商业间谍,从武夷山将茶引入印度,斯里兰卡。
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叶、咖啡、可可中,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。而今,在世界各地茶叶无处不在,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、巧克力、可可、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。
所以,英国学者艾伦·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《绿色黄金:茶叶帝国》一书中说道:“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。”
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,早在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的时候,福鼎就在沙埕港设了贸易口岸,专门出口白茶,而出口的白茶大都作为欧洲贵族皇室的名贵饮品。
清末民初,福鼎白茶已远销欧亚39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1年4月,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大婚,选用福鼎白茶白毫银针作为结婚纪念的礼茶。
白茶在多年前就征服了世界,那么国之白茶作为白茶中的佼佼者,名满天下是不是指日可待呢?
